【新書上架📚】 洛桑醫師的新書《不生病的藏傳紓壓術:療癒身心靈的預防醫學》博客來10/27開始預購! 不生病的藏傳養生術 身心靈全面關照的預防醫學 以藏醫結合西醫、中醫、阿育吠陀等,配合大自然宇宙間,地、水、火、風、空五元素,從身心靈平衡下手,啟動自癒力。

斷食後,還是要繼續吃!健康養生術,醫師的健康餐盤這樣吃 郭沛潔醫師

侯靈侯現 關節骨骼常見的問題 媽媽手/網球肘/五十肩/足底筋膜炎/膝蓋關節問題 侯宗昀醫師

教您面對疫情該如何 心靜 靜坐? 洛桑加參醫師

教您面對疫情該如何防疫? 洛桑加參醫師

如何提升免疫力對抗疫情 鄭榮耀醫師

天氣驟變,有效的預防中風小撇步 洛桑預防醫學集團教育長 鄭榮耀醫師 

[媒體轉載][ETtoday新聞雲] 2020年06月02日
[熱季節好發「急」病預防]

夏季心臟病最怕四件事兜在一塊 醫師傳授養心秘訣免驚

夏天到了,天氣愈來愈濕熱,也容易讓人心火過旺、心浮氣躁,知名身心靈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在《靜心・淨心:52周的修煉,一年後與完美的自己相遇》書中提到,在這個重要的陰陽轉換時節,身心靈養護該注意的四大養心秘訣。

一、食薑散寒,抑癌抗發

大家最愛吃,先來講吃的。藥食同源,「早上三片薑,賽過喝參湯」、「家有小薑,小病不慌」、「飯不香,吃生薑」流傳已久的順口溜,正好反映了這個時節的人體需求。祛寒排寒等到冬天再來做,效果不是說沒有,但不如盛夏借力使力來得徹底。散寒去濕的熱薑茶、消炎抑癌的老薑、開胃促消化的嫩薑,這時候來吃,薑薑好。

誰尤其適合吃薑?天氣太熱沒有食慾的人、下半身水腫很明顯的人、以植物性飲食為主的人,以及夏天常吃生菜沙拉、生魚片、冰品、冰飲的人,都非常適合。但有兩種人要注意,使用抗凝血劑者勿食生薑,煮熟的薑不宜過多,還有膽結石患者也要注意攝取量。此外,怕影響睡眠,一般而言,薑屬升發之物,配合生物鐘節律,中午前吃比較好,不建議夜晚吃太多薑。

二、防中暑,補水要在口渴之前

夏天醫院比其他季節更容易接到熱痙攣、熱衰竭、熱中暑等熱傷害的病患。什麼人容易身受其害?肌肉少、出汗少的人。如果上半年有認真提升肌肉量,把循環拉起來,基本上就不太會中暑。如果還沒練成,那把握住以下5個原則,也能預防。學起來,順便也幫身邊的人,預防一下。

1,自知散熱、降溫的機制較弱,就更應該慎防在烈日下激烈活動,躲著大中午的太陽。

2,與體溫接近或稍微高出一些些的溫水,每天都要喝夠,等口渴時才喝就太慢了。

3,避免暑氣傷人,宜穿著棉麻天然材質、散熱佳的衣物

4,從豐富種類的蔬果中攝取足夠的礦物質、維生素,有助於維持身體各項機能正常運作,也是預防中暑的好方法。

5,看懂徵兆,提前預防中暑。若出現頭痛、噁心想吐、抽筋、無法流汗時,請即刻前往陰涼處鬆脫衣物、搧涼、喝加了少許鹽的冷水或稀釋過的運動飲料。

三、這樣呼吸,預防心肌梗塞

夏至雖不是最熱,但從現在開始,暑熱將會越來越有看頭,一路能熱到立秋。散熱這檔事,全靠心來驅動。一旦熱浪來襲,心就必需更快更多地打出血液,以供應皮下血管擴張散熱。也就是說,有「君主之官」之稱的心,越熱是越忙,你最好別用其他事煩它、增加它的負擔。不只極冷之時屬於疾病好發的「黑時間」,非常非常熱的時候,心肌梗塞也是時有所聞,同樣需要留意。

夏季心臟病最怕就是四件事兜在一塊兒,「本身肌肉量少散熱慢」、「夏天很熱」、「脾氣很差,動不動火大」、「有心血管疾病史」。炎炎夏日,「炎」字已經有兩個「火」了,切勿再讓心火、肝火助長熱勢力。預防致命心肌梗塞、腦梗塞,三高患者,除了平常的血糖血脂血壓控制,還可以透過以下呼吸法,調節情緒、避免情緒暴衝。

步驟一,暴怒時,先別急著罵人,不說話,視線回到手機上。

步驟二,叫出手機時鐘裡的碼表,深吸飽一口氣,再點啟動。

步驟三,看著碼表,憋氣約十五到二十秒,把氣吐出來。

以上步驟重複幾次,直至心能靜下來為止。

四、回望本心,認真過好自己的人生

人體能量起伏與天體運行關係密不可分。在陽氣最為充盛之時,人最能感覺到明亮、積極、正向、溫熱、上升、動態、語聲宏亮、呼吸有力與生生不息。這時候,若還每天從臉書或IG上去關注他人消息「他們又出國玩了,好好喔!」,「這家看起來很好吃,我下次也要去」,或者十分在意朋友在你的動態下面究竟都留了些什麼評語,如果花了很長時間在做這些,那就很可惜。現在社群媒體、通訊軟體太方便,人一不小心,就容易陷入「為他人目光而活」的泥沼之中,不自覺花太多時間再去經營一個虛擬的自己。

何不趁著天地予人豐沛能量、個人精力最盛之時,回望本心、憶念初衷?把視線拉回自己身上,認真過好自己的人生,才是實在。夏至,陽氣頂峰之至,此時此刻,你就是自己的小太陽。無需依傍外物、無需過度在意他人目光、管它有沒有外援,請盡情、痛快地發光發熱吧!


 

[媒體報導][大愛電視]
[我的健康守則]

從心培養免疫力:西藏醫師的健康守則

新型冠狀病毒蔓延全球,不少國家的疫情都相當嚴峻。這些日子以來,一般民眾都能夠察覺到日常生活起了變化,對於看不見的病毒更是感到恐慌。除了配合國家衛生單位的政策及防疫宣導,做好個人清潔衛生及防護工作之外,其實我們還可以從心開始防疫,也就是透過靜心來提高心靈免疫力。

洛桑加參醫師來自西藏,家醫科出身,深研藏醫、中醫、預防醫學十多年,精通跨科部的醫學系統整合,傳揚科學與自然平衡之道,醫病更醫心,為身心靈抗衰、預防醫學之先行者。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修復中心特約醫師,2016年創辦Dr. Lobsang洛桑預防醫學集團,以預防醫學為經,生活習慣為緯,期許讓每個人都能成為世代的覺醒者,為自身與家人的健康把關。

新冠病毒傳播力強大,可以在平滑的物體表面長時間存活,尤其被感染者在疾病初期病毒分泌即達到高峰,可能無症狀的就將病毒傳播出去。面對疫情的詭譎,我們必須謹慎,時時更新正確的防疫知識,但不要過度恐慌、害怕,一起從外在、體內、心靈三個層面來檢視防疫作為。

這段期間大家都知道要勤洗手、做好個人衛生管理,在公共場所戴好口罩、保持社交距離,一起度過最危急的難關。接下來要做的,則是從體內提升免疫力。從預防醫學的角度來看,只要生活習慣良好,就可以預防60~70%的疾病。所以,作息正常,睡眠品質好、多曬太陽、多運動流汗、多喝水、飲食少油少鹽少糖,除了多吃蔬果,還可以攝取辛辣食物,像蔥、大蒜和咖哩,這都可以促進血液循環。

雖然為了減少群聚,無法去健身房、瑜珈教室,但還是可以到公園散步走路,在家中或辦公室也可以拉拉筋,多做伸展操或是擴胸運動。擴胸運動可以矯正駝背,也會讓肺活量增加,促進肺部血液循環,且刺激胸腺素,可以讓體內免疫的T細胞快速上升。

你的內心比病毒更強大

個性比較急、容易緊張的人,通常容易恐慌,也比較常出現腸胃問題,像是腸躁症、胃食道逆流等等。因為我們的胃很敏感,特別能感受到主人的心情波動。許多疾病與個性、生活方式或壓力息息相關,保持好的心理狀態可以改善人體免疫反應,增強對於疾病包括傳染病的抵抗力。所以,如何讓心靜下來,是新冠世代需要學習的能力。

練習靜心,是改變心情、扭轉易致病前因的好方法。平靜的心可有效穩定自律神經,讓油門作用的交感神經與煞車作用的副交感神經能互助互用、合作無間。改善交感神經太過強出頭的偏差現象,以和緩過度激昂的心跳、紓解超標的精神壓力、提升免疫力,因而降低多種難纏疾病的風險。

通常我們在緊張或壓力超標時,交感神經的活性過高,會讓身體產生發炎反應,免疫力就很快下降,這時很容易病毒感染、細菌感染、產生心血管疾病,長期慢性發炎,甚至導致癌症。副交感神經主管我們吃喝拉撒睡,吃得正常、消化道吸收好、排泄排毒正常,睡眠、情緒都穩定時,副交感神經的活性佳,人的生活機能所有狀況,包括代謝系統、免疫系統、循環系統、神經系統,賀爾蒙系統都運作正常,就算外面病菌再強大,身體的國防保衛機制也會非常穩健。

靜心呼吸,調節你的交感神經

靜心是調節情緒最好的方法。大家想到靜心最常想到的就是打坐,閉上眼睛不要想任何事情。洛桑醫師笑說:「我們的想法就像猴子一樣跳來跳去,一下這個一下那個,要怎麼把胡思亂想的念頭拉回來呢?」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「數息法」,不論盤腿、坐在椅子上、站著,甚至搭捷運,都可以運用丹田呼吸(腹式呼吸),鼻子慢慢吸氣,吸飽氣時肚子鼓出來,然後憋個3~5秒鐘,再慢慢用鼻子吐氣。鼻吸與鼻吐都要慢、細、長,可以將舌頭往上顎頂,這樣比較不容易口乾,眼睛微閉或完全閉上都可以。在一吸一吐間,想像一道白光進入丹田,將肺部所有汙染淨化,然後將髒空氣慢慢吐出來。這樣每天注意力集中5~10分鐘,甚至半小時,心就容易靜下來,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就會十分平和,不但不容易感冒,很多慢性病,像是高血壓、糖尿病,也會比較穩定,甚至可以抑制發炎產生。

但如果真的無法放空,這時可以帶入運動來協助。首先雙腳與肩頸同寬,將腳跟墊起來,然後閉上眼睛放鬆,面帶微笑,好像瘋子一樣隨意甩著手。洛桑醫師強調,一定要傻傻地微笑,這就是他推薦的「洛桑瘋」。任何時候、任何地點都可以瘋一下,只要3分鐘,心就容易靜下來。這個動作練習到小腿肌肉,而小腿肌肉等同人體第二個心臟。頭晃來晃去擺動時,也等同全身按摩。晚上睡前做3分鐘,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增進副交感神經活性,好像重整我們身心,讓睡眠品質更好。

樂觀、感恩,也可以讓你更健康

除了靜心,樂觀也是十分重要。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2019年8月發表研究,樂觀主義者比悲觀主義者的平均壽命長11%~15%,壽命達到85歲的機率高了50%~70%。那麼樂觀態度要如何培養?就從感恩與感謝開始。利用每天上下班走路時間練習正向思考,例如昨天誰幫助我,想想感恩的事情,或是懺悔自己的傲慢心、執著心、嫉妒心。洛桑醫師以自身為例,「我們醫生是專業人士,通常有很大的傲慢心,每天都要檢討自己,和病人、同事說話時,是不是我執就跑出來?」每天感恩自己的父母、家人、同事、老闆,感謝所有身邊的人。

人生就是修行,這道理大家都知道,但就是藉口太多、惰性太多。做不到怎麼辦?只能今天練一點,明天練一點,想辦法培養這個習慣,每天練習5~10分鐘,甚至半小時,心就會開始愉悅,當感恩越多,怨氣就會越來越少,人也會自然形成樂觀態度。洛桑醫師深深體會,人生所有道理,所有養生方法,就連每天的喝水習慣,都像修行一樣,是需要每天練習的。

疫情來襲的這段期間,大家每天新聞越看越焦躁,有些人開始恐慌,看到什麼都想批判,抱怨政府抱怨政策,然後心越來越不安穩,這樣即使疫情平息,身上還是帶著一股怨氣。洛桑醫師提醒大家不要小看這些情緒波動:「這個『禮物』,可能跟著你一輩子喔!任何習慣與想法都是練出來的。有這麼多選擇,為什麼不在這個時候,訓練自己多感恩,多關懷身邊的人,慢慢變成有愛心的人呢?」

美國密西根大學調查423對中老年夫妻,發現樂於利他助人者,死亡率降低30%~42%。洛桑醫師這幾年從事預防醫學,也發現健康與人的心理狀態有很大關連,甚至大膽的將利他、快樂與健康三者畫上等號。利他就是隨時隨地幫助他人,別無所求的幫助別人心情就會愉悅,身體就會健康。國外做過許多研究,我們在為別人著想時,快樂指數(happy index)會衝到最高,體內免疫的NK細胞與T細胞呈現4倍成長。哪怕只是順手幫同事倒杯水、倒個垃圾,或是疫情嚴重時多一個口罩送給路人,這是多開心多愉悅的事情,這樣賺到的開心、健康,更甚於金錢。

新興感染症來勢洶洶,未來如何沒有人敢定論,現階段或許正是我們學習靜心的好時機,好好地與自己獨處,反省自己、讚美自己,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,關注個人身心狀況,感受自身的豐盛與不足,獨處但不孤單。從心開始,做自己的良醫。

〔大愛人文講堂〕2020年05月23日

 

健康=快樂=利他

 

 

[媒體轉載][三立新聞網] 2020年5月19日

只要臉部一個表情 竟能增強免疫力、抵抗外來病菌

原來微笑竟然和免疫力有很大的關係!專攻預防醫學的西藏名醫洛桑醫師不斷強調「心情會影響健康」,尤其「調整好姿態」,讓外在行為改變生理狀態,也能達到身心平衡。以下為洛桑醫師全文。

我一直在鼓勵大家活出最高版本的自己。實現初衷與夢想、擁有健康與幸福,清明警醒地了悟實相,每分每秒都活得自在踏實。要達成這樣的目標,路或許很長,但也不是沒有加速的小撇步。而我的小撇步就是「擺好姿態」。 

姿態包含神情舉止、容貌體態。之前我說過,最健康的表情是「微笑」。微笑能增強你的抗壓力、免疫力與對付外來感染的能力。這微笑,就是一種好的姿態。

經過數十年研究,目前學界已知人類能利用身體姿勢、行為、表情的改變,來改善生理與心理狀態,包括壓力紓解,荷爾蒙與自律神經的平衡。但光知道原理無法改變命運,真正去實行才能改變結果。所以我原理少說一些,今天直接來講幾個實際應用。

◎當你需要放鬆時,開始做深呼吸。呼吸越慢、放鬆效果越好

◎當你需要轉換心情時,做出開心的表情,用開朗的語調說話,選擇正向的詞彙,穿明亮色系的衣物,走路步伐生氣蓬勃(不要拖泥帶水)

◎當你需要勇氣時,你可以學日本漫畫裡的熱血主角,用力向天空比讚。或是學好萊塢電影裡的超級英雄,伸出手臂比出加油,或其他任何讓你覺得充滿力量的手勢

◎迫切需要緩解恐慌,你可以一直吸氣一直吸氣,吸到最滿時,憋住,盡可能憋氣越久越好,等憋不住時再一口氣吐掉

◎大腦當機缺靈感、頻頻打哈欠時,你可以做大膜拜或倒立(有跟專業老師學過才倒立,以免傷到脊椎)。大膜拜倒是老少咸宜男女不拘,上YouTube輸入「大膜拜」就能找到影片

◎當思考僵化變得頑固死板時,快去做瑜伽、皮拉提斯等伸展類的運動。釋放「卡在」肌肉裡的情緒。筋骨肌肉變柔軟,你的心也會跟著柔軟起來,活到好歲數的機率還能因此大增

◎當心中惴惴不安時,不妨嘗試拉高自己的體溫。比方說手捧一杯熱飲,就是我很喜歡的方法。泡溫泉、沖熱水澡、走走路、曬曬太陽,也都很好

◎想釐清紊亂思緒、變得更加沉著穩重時,化繁為簡,最快就是從改變語速與說話的內容下手。話多不如話少、話少不如話好。說慢一點、說清楚一點、說少一點、精煉一點(我最愛觀想佛陀說法、動物都來聽的那個場景)

◎預防腰酸背痛、頸椎間盤突出,練習貼牆站立、改善駝背姿勢、做一些核心肌群的訓練都很有用。從駝背變成抬頭挺胸,還能增強你工作或唸書的持續性戰鬥力

無論做什麼,姿勢先喬好、態度先到位,那你就已經踏上成功的道路了。想要一路順風順水,你的船帆、船頭方向總要弄對吧!一樣的道理。

想要有自信,就先讓自己看起來有自信。想要展現親和力,就從效仿那些你認為最有親和力的人的動作、姿態下手。比方說像是西藏人修行,很多都會從觀想唐卡上佛菩薩的容顏、種種細節開始。

佛學用32相、80種好,來說明什麼是完美的姿態。我覺得很有參考價值。雖說容貌體型是天生的,但透過姿態的優化,對心靈的修煉,也是頗有幫助。譬如說靜坐時,你要穩坐如鐘。還可以學習80種好裡的「說和悅語」、「聲不增減」、「身上清潔」、「腹不突出」、「身不傾動」、「行不逶迤」、「行止安詳」這些。

養生養生,別忘了身心靈是一個整體,調整好姿態,心靈同樣受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