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新書上架📚】 洛桑醫師的新書《不生病的藏傳紓壓術:療癒身心靈的預防醫學》博客來10/27開始預購! 不生病的藏傳養生術 身心靈全面關照的預防醫學 以藏醫結合西醫、中醫、阿育吠陀等,配合大自然宇宙間,地、水、火、風、空五元素,從身心靈平衡下手,啟動自癒力。

[國防醫學院校友會季刊]
[身心均安,愛與利他的預防醫學]

不少失眠、罹癌和飽受慢性病之苦的人,來我的診所尋求解方。台灣醫療相當進步,大家能接受到的已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醫療服務。即便如此,還是有很多人好得很慢,預後不理想。於是我去觀察那些好得最快、恢復狀況最好的人,究竟都做對了哪些事情?

我發現,「一個人最大的不幸,就是不愛自己」。絕大多數的煩惱與苦痛,其實都是自己找來的。醫療院所能為病人做的,做再多、再好,頂多也只有25%的助益。而剩下75%,還得靠病人自己拉自己一把,自己的健康自己救。這其中包含了生活習慣的轉變,以及心念上的轉化。當人決定不再把焦點放在自身的痛苦上,轉而替人著想、利他、懂得欣賞世界,對人、對自己、對環境皆懷抱善意時,這就做「對」了!正是這樣的正念,消解了種種壓抑與委屈,幫助身心靈,重返平衡。

🔹和諧平衡,藏醫藥學的幸福密碼
在台灣學醫、開業,身為藏族人的我,還從藏醫藥學中的「靈性療癒」這一塊,得到不少啟發。藏醫藥學是什麼呢?大家可能比較陌生,在這裡我簡單解釋一下。藏醫藥學的根,本於佛學,又廣泛吸納古印度阿育吠陀、漢地中醫,與尼泊爾、突厥、波斯、希臘等地的理論與技術,汲取所長,融入西藏本土的醫療知識中,整合為一支關照身心靈、綜合性的淨化醫學系統。

西醫、中醫以有形的身體為主角,藏人則把心靈當成主角。藏人視宇宙和自己為一個整體,特別講究和諧,相信對別人好就是對自己好,當自身健康出了狀況,不只回頭檢視身體,還會採取宏觀的角度,檢查人我關係、人與自然間的關係是否和諧。藏醫相信,關係的阻礙,將造成生命能量的阻塞。傳統上,藏醫通常也具備出家人身分,他們除了診治病症,還教導人們透過愛、利他、懷抱善意、開啟智慧與慈悲心,重新找回身心靈平衡,並獲得幸福與完全的健康。這方面的靈性療癒,西方醫學較少觸及。

由於靈性療癒太抽象了,涉及的範圍又包天包地相當廣,我決定從自己的故事開始講起,希望能幫助大家有更好的理解。

🔹了悟實相,沒有敵人這種人
時間重回30年前,地點在我的家鄉香格里拉。某天,父親把一顆小石頭扔進湖裡,激起陣陣漣漪,他說,「你看,最中央是你,第一圈是我跟你媽、你的弟妹。第二圈是鄰居叔叔伯伯阿姨。第三圈是賽馬節上那些你沒看過的人。一直往外拓展出去。你就照這個順序。等哪天佛寺裡那個老愛捉弄你的,你也能愛他,這樣就很好!」

愛人要怎麼愛?從小,父親就教我,先愛自己,再愛親友,接著擴及陌生人。最後也是最難的:愛你自以為的那個「敵人」。能做到最後一點,你會發現世上跟本沒有敵人這種人,所謂的「敵人」,其實是戴上壞人面具的貴人! 

我來自雲南香格里拉藏區,曾出家2年,自幼對源於佛學的藏醫藥學,特別感興趣。離開青山環抱的家鄉後,曾至印度聖菲洛梅娜大學攻讀物理,再以交換學生的身分前往德國佛萊堡大學進修。2000年因緣際會來到台灣考上國防醫學院,目前用我自己的名字,在北中南開設3間預防醫學診所。最終,希望能建立一座結合西醫、中醫、藏醫的教學醫院。兒時的從醫夢,到創辦教學醫院的理想,可溯源自我父親對我的影響。

「做人不光只是自己開心就好,要讓大家都開心,對社會有貢獻」父親曾這樣提醒我。家中有些親戚是藏醫,小時候看他們能幫很多愁苦的病人恢復健康、恢復笑容,就很崇拜他們。那時候很單純我就想,我也要當醫生,這樣可以讓大家都開心,父親也會因此感到高興。

🔹積怨無益,他人之惡不上我心
唐朝文成公主入藏,引進儒學與佛學,時至今日,藏人9成以上篤信佛教。我們的一舉一動、一言一行,都脫離不了佛法。我出生在一個以和為貴的佛教家庭,印象中,我從沒見過母親生氣,也不曾挨父親罵,極有可能,他們夫妻倆還根本沒吵過架。

西藏小孩是很頑皮的,平常在野地裡玩得一身土一身泥,男孩子追逐打鬧稀鬆平常,連石頭都拿來丟來丟去,誰身上沒有幾道疤?看新聞,現在小朋友被同學打了一下,家長馬上氣沖沖怒告學校,嚷嚷著要老師道歉、要對方家長認錯。這樣的事,在我家鄉幾乎不可能發生。在西藏有句老話說,「他人之惡不上我心」我流血了跑回家討拍,還來不及說玩伴的不是,父親便先趁機教我如何原諒。自己沒有顧好自己,是自己要負責,不能怪別人。就算別人有心或無意的,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情,傷害到你,也沒必要往心裡去。積怨,是對自己的二次傷害。

佛教哲學把繁雜的宇宙萬物簡化為5種元素,將人(小我)視為由地水火風空5元素所構成的小宇宙,而包含萬物的大宇宙(大我)也由地水火風空5元素組成,大我與小我的基礎成分無二,大我有的東西,小我通通有,並會互相影響。「一花一世界、一葉一菩提」從一粒微塵中能看到整個世界,也能看到自己,就是這樣來的。然而,哲學的話語對一個還沒開智慧的小孩來說,實在艱深,父親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我,「如果你對每個人都很好,那每個人都會對你很好」。懷抱善意、用仁慈的心去做一件事,自然會得到好的果。「菩薩畏因,凡夫畏果」經常保持正確的想法去做正確的事,便不用擔心壞事厄運纏身。

學醫後我更加確定,積怨還真的會傷身。很多病,都是積怨積來的。你抱怨、你發怒,別人不一定受到「懲罰」,但傷了自己的身體這一點,倒是很肯定的。雖然不能百分之百說不生氣的人就不生病,但少生點氣,對健康而言絕對是加分的!

🔹正念樂觀,開啟轉病為福契機
怎樣加分?研究輔助T細胞的活性與數量就能很清楚。輔助T細胞是一種在人體免疫反應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淋巴細胞,而那些能很快能原諒別人、懷抱正念、樂觀的人,他們的輔助T細胞消滅癌細胞的效率往往特別傑出。再換個角度來看,那些悲觀厭世、焦慮持續2周以上、很少紓解壓的人,免疫與自癒狀況幾乎都是不理想的,可能容易反覆感冒,或是術後恢復慢、復發機率高。

美國波士頓大學去年發表研究指出,樂觀主義者比悲觀主義者的平均壽命長11~15%,壽命到達85歲的機會提高50~70%。而2018年發表於《非洲傳染病期刊》的一項研究則發現,保持良好心理狀態能改善人體免疫反應,增強對於疾病(包括傳染病)的抵抗力。現今新冠肺炎風暴席捲全球,我每隔幾天就會提醒大家,長期處於高壓狀態,吃不下睡不著焦慮萬分,將影響免疫、降低防護力。千萬不要病毒還沒找上門,自己就先被自己給嚇死了!

研究預防醫學後我還發現,單一治療某個生病的器官,見樹不見林。想讓身心靈維持完美的健康平衡,學習「利他」或許才是治本關鍵。人我關係的緊繃疏離,確實對養壽不利。研究證實,感覺被愛且樂於付出愛的長者(尤其是不求回報的那些),得到阿茲海默症的比例特別低。

這幾年來來回回接觸不少病患,根據我的臨床經驗,我大膽在「健康」、「快樂」、「利他」之間劃上等號。除了正規醫療流程外,我還加上正念療法,要求正在恢復健康的人保持樂觀,每天做一些小小的改變:愛心多一點、抱怨少一點、多講好話、少罵人幾句、多分享知識、少說八卦、多愛惜自己、遠離那些傷害自己的生活習慣……用正念、正思維過生活。只要願意開始改變,不管每天的進步多麼微小,積沙成塔,只要朝著陽光,方向對了,半年後來看,心寬,身體自然而然會放鬆,人若懂得鬆,那些因長期壓力累積出來的慢性病,都能獲得較好的控制。

[媒體轉載][早安健康] 2020年04月20日
[怎樣走都賺到]

不花錢、沒副作用!名醫教你:頑固脂肪肝也退散的走路法

很多人為了金錢,不惜犧牲自己的健康,而為了恢復健康,又再度把錢花光。心裡悔恨著過去、擔心著未來,卻忽略了自己唯一能掌握的,只有走一步是一步的當下。

把不知道飄到哪個時空的靈魂給叫回來,回到當下最快的方法,就是走路!更棒的是,出去走走,同時也是讓人獲得健康的好方法。西醫之父希波克拉底(Hippocrates)在兩千多年前就曾告訴大家:「走路是良藥。」而且還是幾乎沒有副作用的良藥。

光靠走路,數十種病症都能獲得預防及改善,最常見的包含失眠、代謝症候群、失智症、憂鬱症、情緒失調、骨質疏鬆、便秘,以及心血管疾病,通通有效。 (編輯推薦:日內科權威:走路能讓腦神經細胞再生,關鍵是它)

簡單來說,為失眠而走,最重要的是接觸到陽光,利用日光調節褪黑激素與血清素水平。預防骨質疏鬆的走法,太陽也是關鍵,在陽光下健走,有助於穩固鈣質、活化造骨細胞、維持肌肉量不要流失太快。據專家研究,走好走滿,還能降低3成臀部骨折風險。

而體重超標、代謝症候群的走法,強調循序漸進逐漸增加強度。每天挪出30分鐘快走,堅持一段時間,就連頑固的脂肪肝都能消掉。

最近很多人心情不好、擔憂著不可知的未來,今天我特別來講一下走路對於情緒調節上的幫助。

人會焦慮,這很正常。焦慮感督促人們未雨綢繆、超前佈署,因此大大提升生存機率。靠採集、狩獵維生的古代人,正是因為懂得焦慮,才會在糧食快要沒有的時候,趕緊走出去找點吃的。而在現代台灣,沒有缺糧這種困擾,但只要你願意走出去,大腦還是會把「走走」這個動作,解釋為你在增加生存機率而自動解除焦慮警報。

預防失智、改善注意力不集中…醫師建議「這樣」走到能分泌多巴胺的程度很有用喔!

走吧走吧!尤其在焦慮不停歇的時刻,更要好好走走



那如果注意力不集中、思考變得遲鈍、沒有好點子時又該怎麼辦?最快又最沒副作用的解方,也還是出去走走。最好是走到能分泌多巴胺的程度,快走超過30分鐘以上。

覺得別人叨叨絮絮很煩?外頭一下子車輛按喇叭、一下子路人講話很大聲,讓你一直分心。也可能干擾不來自於外頭,而是從自己的心裡不斷冒出許多妄念與雜念,同樣讓人不能專注。這時候,不管雜音來自何處,你都可以藉由多巴胺這個好東西,幫你關靜音、平息各種干擾雜訊,讓你更專注地、更全心全意地活在當下,並處理好目前你手邊最重要的事情。

生命是流動的,當心情欠佳、思慮停滯之際,呆坐在沙發上當一顆麻鈴薯或是麻糬,都無濟於事。唯有透過走路,我們便走進最美的想法裡。 (編輯推薦:不自覺發呆代表腦袋廢物該清了!4分鐘消退腦霧效果同45分鐘有氧!)

不論是寫《湖濱散記》的梭羅,常常穿梭於街頭與人討論哲學的蘇格拉底,還是帶動矽谷「走路開會」熱潮的Apple創辦人賈伯斯與Facebook創辦人祖克柏,都特別會走。走起來,生命的量能自然動起來。

預防認知功能受損、預防失智、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,或者,想體驗靈光乍現的美妙感覺…… 那就換雙好穿的鞋,出去走走吧!

 

[今週刊報導] 2020年02月13日

武漢肺炎~免戴口罩、酒精消毒也能抗病毒不生病?提升免疫力

你一定要知道的3大必備要點

 

武漢肺炎》免戴口罩、酒精消毒也能抗病毒不生病?提升免疫力,你一定要知道的3大必備要點

武漢肺炎(COVID-19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、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)來勢洶洶,除了戴口罩、酒精、乾洗手、漂白水與次氯酸水等消毒防疫之外,健全免疫力格外重要!

很多時候,人不是被疾病「弄」死的,而是被自己嚇死的!面對世上八萬四千種病,我們若能保持心的寧靜與穩定,就比較容易用智慧的眼來觀察、用智慧的心來應對,並發揮影響力,令身旁的人,免於恐懼。

為什麼我說可以先不用怕?昨天說了武漢肺炎的致死率,目前來看遠不如SARS那麼高。那傳染力呢?各國專家觀察,它的傳染力類似流感,還比流感低一些。

 

武漢肺炎病毒「傳染力」的數值,還能隨著大家的素質提高而降低。換句話說,我們人可以集體作戰,從利他的角度來幫助每一個人獲得最新、最有效的防疫知識,盡一己之力阻斷傳播,這樣,就能讓病毒的傳染力,越來越沒力。

不像流感,目前還沒有疫苗可用來預防冠狀病毒感染,不過,我們還是有許多方法可以來預防它。

 

勤洗手。
適當時機配戴外科口罩
少進出人多擁擠不通風的公共場所。
避免接觸野生動物與禽類。
健全自身免疫力

 

特別來說一下口罩使用時機。因為台灣現在還沒有社區傳播,還不到人人出門都得一罩在臉的程度。那,什麼時候適合戴外科口罩?針對目前疫情狀況,疾管局建議:

 

看病陪病探病時要戴
有呼吸道症狀例如咳嗽時應戴
有慢性病者外出建議戴

 

上面說的是能降低病毒傳染力的「外科口罩」。最近天氣冷,不想吸入太多冷空氣而一直流鼻涕,棉布印花口罩就能保暖。而騎機車要防惡臭分子、毒性粉塵,活性碳口罩就很夠用。口罩不用瘋搶、亂搶,視需要來買、來戴最好!

 

再來說一下健全免疫力又能怎麼做?

 

首先

 

心要能靜。不聽信不傳播網路上聳動不實的疫情鬼故事。保持心情愉悅,經常放鬆身體,不讓持續性的恐慌壓力,壓垮你的免疫力。

 

接著

 

透過曬太陽、喝足夠的溫開水、接地氣、親近大自然、做血液日光浴(靜脈雷射)等種種方法來調節免疫。

 

最後

 

在自己吃好睡熟、顧好自己之後,請讓他人跟你一起「同好」。面對嚴峻的考驗,暖心利他更是不可少。

 

施比受有福。當你從「索取者」晉升為「施予者」時,受益最大的其實是自己。不但能減輕自身的壓力與焦慮,幫助自律神經平衡、免疫系統得到調控,還能共享全體共好所得到的生存紅利。

 

防疫如同作戰,只要我們能齊心打團體戰,了解正確的防疫知識、共同防堵疫情擴散,先把自己顧好、再去照顧親友。如此,就算有再大的危機,相信我們都能一同平安度過。

 

[三立新聞網] 2020年4月28日
[奕起聊健康][做這些,一定好睡]

不覓仙方覓睡方。每天晚上的深層睡眠若能達到2~4小時,白天身體受損的細胞、組織,都會自動再生修復。還有大腦🤯,也會透過作夢的方式,清除掉那些沒有用的、雜七雜八的「暫存垃圾」。

躺著就能獲得健康,沒有什麼比這更輕鬆的了😌。除了改善睡眠障礙外,怎樣睡得更深、更香更甜?

 

 

[媒體報導][三立新聞網] 2020年04月29日
[享受你的壽]

在武漢肺炎疫情的威脅下,「增強抵抗力」已經成為大家最重要的事之一,目前有非常多醫師教大家養身之道,吃對食物、改善生活習慣…等等,但三立新聞網直播節目《奕起聊健康》邀請到西藏名醫─洛桑醫師,告訴大家提升免疫力不能只從外在築牆抵抗,更要「從心開始」,由內提高健康能量,更是王道。

 

「從心」提升免疫力,洛桑醫師表示,簡單來說就是「心情要好」,少點怨氣、多些感恩,絕對能讓自己過得更好,「若能時刻保持愉悅,培養出喜愛利他的好習慣,便能將自身的憂慮、焦慮感降到最低。而在這種狀況下,免疫系統的運作往往是較為良好且積極的。」

甚至洛桑醫師提出一個驚人數據:當我們在幫助別人時,讓自己心情跟著變好,能降低4成的死亡率,而當我們學習原諒別人時,更是在強化自己身心,讓自己不只遠離病毒,也能遠離癌症,「但很多正面思考都是需要練習的,我自己每天也都在練習,常常都是一念之間,讓自己平靜下來,往善的一面去思考。」

反之,現在很多人處在對疫情的擔憂下,更有人對國內一些防疫政策抱怨不平,洛桑醫師提醒,「緊張緊繃、敵意恨意、怒氣衝衝…等負面情緒,看似無形的心緒,都實實在在影響著我們的身體」,因為交感神經運作太過於旺盛的結果,連帶分泌、免疫力、消化力、自癒能力與細胞再生能力都會拉警報,對人的健康都會造成危害。

除此之外,睡眠更是非常重要的關鍵,「吃藥十帖,不如好眠一夜。人如果有足夠的良好睡眠,白天受損的細胞就能自動被修復」,但很多人總是睡不好,該怎麼辦呢?洛桑醫師也提出十招助眠秘訣:

1、檢視日常用藥

2、白天喝足夠的水

3、促進全身循環

4、晚餐早點吃、吃7分飽

5、找出自己的舒眠好食

6、少吃又油又辣的刺激性食物

7、確保臥房為睡眠聖殿

8、睡前用梳子梳頭(可間接按摩頭部穴道)

9、建立專屬的睡前儀式

10、速效自我催眠

[媒體報導][ETtoday健康雲]
[健康由心,讓好心情成為一種習慣]

8種癌和情緒有關!有「C型癌症性格」要小心 醫驚:愛生氣的人…常跑心臟科

記者李佳蓉/綜合報導

癌症已連續37年排名台灣國人十大死因第一位,除了先天體質及飲食影響,事實上癌症與「情緒」也有很大的關聯。科學研究發現,目前與情緒有關的疾病已達200多種,對於健康者而言因氣血循環好,新陳代謝運作正常,有足夠的免疫力可對抗和抑制發炎,但情緒鬱悶又無管道宣洩,長久下來已損害臟腑,形成慢性發炎,提高罹癌機率。

預防醫學醫師洛桑加參在《健康2.0》節目中指出,參觀不同科別的候診室,發現因腸胃狀況就診的患者,在性格上多半容易「緊張、焦慮」。而做事要求效率、容易發怒的人,則容易造成心血管負擔,這類型的病人常往心臟科報到。

敏盛醫院研究副院長江坤俊曾收治一名患者,明明追蹤多年未復發,但因先生過世打擊太大,之後追蹤即發現乳癌復發,因為人體有稱為「快樂因子」的多巴胺,能活化體內免疫系統,治療癌症的效果比一般的免疫細胞更好。

江坤俊說,「人說病由心生,乳癌發生的現象,會隨著心情緊張而變得嚴重。」當與親人發生衝突,左邊乳房容易出狀況;當與他人或是配偶起衝突,則是右邊乳房容易出問題。

台灣國際健康新知推廣協會理事長黃鼎殷黃鼎殷補充,若一個人個性急躁、常感到力不從心,會提高罹患甲狀腺癌的機率。當常有情緒消化不良的情形,就可能引發胃癌。沒有安全感,常對自己的表現不滿意者,罹患淋巴癌的機率就會提高。另外,肝癌、大腸直腸癌、肺癌及胰臟癌的發生,也與情緒相關。

有些性格罹患癌症的機率特別高!醫學上將人的性格分為A、B、C型3種,3種性格衍生出的負面情緒,會提高罹患癌症的機率。心理諮商師許皓宜表示,A型性格的人,爭強好勝,易情緒激動,「兒茶酚胺」分泌旺盛,讓血壓升高,長期下來可能會造成高血壓。B型的人知足隨和,適應力強,是「長壽性格」。

黃鼎殷補充解釋,C型性格的人易焦慮、容易生悶氣。這類型的人會為了迎合他人,壓抑自己的想法以及負面情緒,長久累積的鬱悶和壓力,會干擾身體的自律神經與免疫系統運作,然後氣結、氣淤,越積越嚴重,增加罹癌可能,被稱為所謂的「癌症性格」。

當自我情緒管理出問題,往往跟吃錯東西有關!洛桑加參發現,印度教、佛教瑜伽士,修行期間會攝取「悅性飲食」,降低消化代謝的負擔。所謂的「悅性食物」,具有易消化、新鮮、有安撫性的特性,例如水果和蔬菜、大部分草藥和香料、穀物、牛奶等,穩定身心,讓精力充沛,遠離癌症病痛!

[康健專欄] 2020年4月28日
[睡眠]

不生病的藏傳養生術》就是這道光 讓人沾床秒睡

 

以為維生素D只對你的骨骼好?那就太小看它了。事實上,維生素D不僅跟骨質很有關,它也參與了多種身體新陳代謝的過程,在體內的健康保衛戰中,能防止免疫系統敵我不分攻擊自己人。維生素D還是個好教官,能勸導癌細胞回歸正途,不要無止盡擴增鬧事。如果你身體裡有足夠的維生素D,就比那些晒不到太陽的人少三○%的罹癌機率,維生素D是太陽送你的免死金牌,大腸癌、乳癌、攝護腺癌看到它都會自動迴避。

沐浴陽光中,能讓白天的血清素(Serotonin)濃度升高。白天晒不到太陽,血清素不足時,情緒容易起伏大,甚至會讓自律神經亂了套,交感副交感不知什麼時候該切換,身體器官運作大亂。眼睛接受到陽光,血清素神經就會興奮,告訴大腦該起床囉!

血清素是一種可以使頭腦清醒、情緒穩定的神經傳導物質,在翹翹板另外一端的則是褪黑激素(Melatonin)。白天血清素高、褪黑激素要低,如此一來人就會頭腦清晰、思慮順暢,並少些急躁與煩悶。晚上褪黑激素高、血清素低,就能擁有好的睡眠品質。失眠、出差調時差的人,甚至還會吃褪黑激素來幫助入睡。而不少憂鬱、躁鬱症患者,需要服用補充血清素的藥物,使心情愉快。

其實,能好好晒太陽,就不用靠藥物來調節褪黑激素和血清素,既天然又不花錢。此外,血清素升高,副交感神經活性也會跟著提升,人會感到放鬆而愉悅。小孩上學起不來,上班族早上聽不到鬧鐘,可以試試看把床移到陽光能撒進來的房間,讓太陽光幫你 Morning Call,會醒得很舒服、很自然。

在國外有種利用太陽來治療失眠的「日光療法」,原理就是讓身體擁有足夠的血清素,如果人一整晚能有四個小時以上的深層睡眠,身體會自動修復該修復的、代謝該代謝的,讓你隔天一早煥然一新。

想要老得慢、老得健健康康,陽光浴比起藥草浴、岩盤浴都還要好。我接觸過許多癌症病患,手術後復原慢、心情不佳、睡不深,仔細詢問他們的日常作息,多半都有缺乏日照的問題。我會希望他們儘量每天出門晒三小時的太陽,或以靜脈雷射的紅外線替代,除非細胞完全衰竭、壞死,否則一定有機會修復。

生了病的人,更需要去瞭解身體自我修復的機制。生大病不是因為你運氣不好,而是在提醒你該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、檢視自己的情緒起伏,借力使力,若能恢復與大自然的連結,會很快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。為了細胞的修復與再生、為了擁有彩虹般好心情、為了工作時思慮清晰、為了沾床秒睡一夜好眠,一起去晒太陽吧!

怎麼晒才好

如果只是考慮到維生素D的存量,當然,我們從食物中也能攝取到維生素D,但有學者計算,晒半小時太陽所獲得的維生素D,比吃兩百顆蛋還來得多!想想還是用晒的比較快。

每天半小時到兩小時,早上、傍晚的太陽都很好,儘量避開十一點到一點的烈日,尤其是夏季。不過這只是大原則,棉被有厚有薄,晒的時間長短都不一樣了,何況是人?人的體質強弱寒熱、膚色各異,像是膚色淺的人維生素合成能力強,可以不用像膚色深的人晒那麼久。

晒的時間長短還得靠自己來調整,去感受一下身體的感覺,感覺晒得暖活舒服,差不多就可以了。晒到紅通通甚至有點痛,那就是晒超過了。

雖然晒太陽好處很多,但晒過頭也有可能造成反效果,例如吸收了太多紫外線,皮膚容易老化產生皺紋。在國外還有日晒成癮的案例,對晒太陽產生的愉悅感上癮,一天到晚只想著去沙灘做日光浴,其他啥事都幹不了,雖然這種例子不常見,但還是有可能發生。東方醫學系統重視各方面的平衡,多則瀉、少則補,不走極端,養生的方法也該遵循中庸之道,做到剛剛好最好,不足或太超過反而破壞平衡。

晒太陽與烤麻糬的道理差不多,你烤麻糬不會只烤一面吧,若每個部位都晒到是比較理想的。如果太陽不是太烈,可以不必戴帽子,讓陽光直接通過頭頂的百會穴進到身體,補陽氣、活絡全身經脈。

晒後背能為心肺脾胃補充正能量,如果容易手腳冰冷、體內循環不佳,不妨多晒晒後背。

晒腿部能預防骨質疏鬆、加速腿部的鈣質吸收,也能預防腿部抽筋。經常活絡腿部氣血,晒太陽、按摩,再加上持續訓練股四頭肌、臀大肌,以及大腿後側的肌肉群,是常保活力的關鍵,就算年紀大了,依舊能夠腿腳有力,達到健康衰老的目標。另外,別忘了將手心也面對太陽晒暖,手掌有許多能讓人放鬆的穴道,讓陽光幫你舒活一下,晚上會睡得比較好。

[媒體報導][TVBS健康2.0]  2020年4月16日

[大膜拜養生功法示範]

心情差😔?睡不著?肩頸痠痛?關節退化?頭腦不好使?一招搞定。

西藏人很會做大禮拜,轉山、朝聖、上佛寺的時候都很喜歡做,藉此表達對神佛的禮敬。我們相信,大禮拜做得越勤,越能降伏傲慢心,學會謙虛、謙遜。

當個人的自我不再被過度膨脹時,幸福便悄然降臨。為什麼這麼說呢?因為人的很多煩惱、妄念與雜念,皆起因於「誤解」。

什麼樣的誤解呢?對自已的誤解,以及對他人的誤會。錯誤的認知包含,以為他人不尊重自己、不關心自己。當你把自己看得比什麼都還重要的時候,很容易眼光就變得狹隘,看不清世界、事件的真實原貌、完整樣貌,只能看到冰山一角。對他人的行為作出錯誤的判讀,因此心裡很受傷、覺得委屈。

如果傲慢、害羞、缺乏自信、不安或亢進的自我能稍稍縮小一點,那你就騰出許多空間,可以有更好的理解😙、更好的轉圜。這樣,原本應該發生在你身上的各種好事情、好機遇,都會如期出現。而不會被過度放大的自我給嚇跑。

並非所有西藏人都能理解到大禮拜其中蘊含的奧秘,但只要認真去做,沒有一個人沒有從中受益。這益處是多方面的,包含心靈與身體。

不過現在你若在辦公室、在街上做大禮拜,突然撲倒在地,可能會嚇壞一票人,以為你得了什麼怪病🤣。來做我發明了「大膜拜」,就不怕遇到這樣的問題😅。

大膜拜認真做,同樣也能得到類似大禮拜的種種益處。此外,大膜拜還結合了倒立動作,對大腦的活氧🧠,也十分有幫助。而且,大膜拜非常簡單,幾乎所有人都能做,也沒有器材、地域的限制。

動作大家可參考連結中影片。

幾個溫馨小提醒,讓你的大膜拜更能發揮益處。

🔹十指用力撐開。走手部的大的經絡系統有六條,包含手三陰經、手三陽經。武俠小說裡的六脈神劍,指力所及之處,無不如劍。其中六脈就是這六條:手太陰肺經、手陽明大腸經、手少陰心經、手少陽三焦經、手厥陰心包經與手太陽小腸經。

十指前端的重要穴位非常多,少商、少澤、少衝、關衝、中衝、商陽。在練習大膜拜的時候,十指用力撐開,意念到達指間,養生效果會比只是依樣畫葫蘆、隨意比劃比劃,來得有效許多。

🔹柔軟度欠佳,膝蓋可微彎。正所謂「筋長一寸,延壽十年」。🤸‍♀️🤾‍♂️筋骨越軟Q不但越健康,還有一個大家可能比較不知道的,就是身體柔軟的人,其實心也比較柔軟。好消息是反之亦然。當心僵化不能變通時,你可以透過訓練身體的柔軟度,拉筋、伸展,來轉化、瓦解心理上導致你不幸結果的種種固執與倔強。

一開始做大膜拜要是手不能觸地,膝蓋可稍微彎曲。漸漸地,你的柔軟度將越來越好。當你可以直立做前彎動作時,你其實已經預防了多種膝關節將會遇到的老化問題。

🔹前彎十指觸地時,保持順暢呼吸三十秒,不要憋氣。記得下巴要儘量內縮,最好能碰到鎖骨,對脊椎椎體的伸展會比較確實。大膜拜跟大禮拜一樣,除了能調伏自心,也是透過物理性動作,來矯正椎體與關節的偏位。

特別是骨盆歪斜、腰痛、駝背、3C低頭族,持續每天連續做12次,身體會變得比教輕鬆,舒筋、活血、健骨一次到位😉。

 

 

[廣播][News98]🎙
[世界一把抓][鄭麗文主持] 2019年11月18日

🔹生病了只能吃藥、開刀?不盡然,還有很多重返健康的好方法,像是「改變易致病的生活模式」就是其中一種。

哈佛醫學院研究追蹤七萬多名病患,發現優化生活習慣、習性,心臟病發、中風的死亡率降五成。

🔹孤單寂寞是退化性疾病的開始。身體的社交距離有助於預防傳染性疾病,但心與心之間距離,就最好不要太遠了。

你能感受溫暖,或者予人溫暖與安全感🤱,不只因為你喜歡這麼做,另一方面,你這樣做,也等於為失智、大腦認知功能衰退,做了最好的預防。

🔹被人家叫「蒙古大夫」為什麼我一點都不生氣?因為我可以不生氣😌。選擇權,是宇宙賦予人心的「天賦人權」。

你永遠都能為自己做決定,決定當個清醒的旁觀者,不要走入他人扭曲的脈絡中。不跟迷醉之人同說醉話,你永遠都有這個選擇。

世界越亂,心,更要靜。請跟我一起靜心淨心。44分鐘的聲音檔,連結這在兒,歡迎收聽⬇️⬇️⬇️

 

 

 

 

[媒體轉載][Marie Claire美麗佳人] 2020年4月9日

防疫變成日常!一份「心腦高效能升級清單」7步驟照著做,遠離崩潰找回健康

疫情關係,國內外確診及死亡人數攀升,壓力、不安壓得喘不過氣。科學家監測人體賀爾蒙,發現人處於壓力之下,腎上腺素與皮質醇(Cortisol)都會開始分泌,接著身體會啟動成作戰狀態,血糖升高、心跳加速,氧氣與葡萄糖大量供給肌肉,腦部也會因皮質醇而變得警覺清明。

在這個受壓的非常時刻,身體的整體免疫力也是很高的。要是沒有這種身體機制,我們早在遠古時代就被野獸吃光,也沒機會研究壓力了。短暫的壓力是助力,能幫我們挑戰人體效能的極限,讓人有肌力、有腦力面對各種難解的窘況。為求效能,我們已經很習慣去把3C產品升級,下載新的應用程式、把不合時宜的硬體汰換掉。但要用一輩子的心、沒辦法替換的腦,卻常常忘記要去關心,現在一起跟著洛桑加參醫師Checklist 心腦的高效能升級清單,迎接心腦2.0:

 

◎步驟一、避免反覆加深受害者印象:

人體大多數器官都是用進廢退的,腦神經元連結亦如此。常用的突觸、迴路會被強化,而少用、很久沒用的,則會被減弱或是移除。所以,忘記不開心的事吧!若一時間無法忘懷,至少,先練習不抱怨,避免反覆加深受害者印象,避免愁越想越愁、越恨越會恨。接著練習轉化,把注意力放在真正值得關注的人事物上面,逐漸創造出強而有力的正向迴路。心裡總想著好事情,好事情就會真正發生。

 

◎步驟二、睡一個好覺,做場美夢:

我滿喜歡這個浪漫的說法「作夢,是為了遺忘」。科學家觀察腦排毒,發現作夢時,膠質淋巴系統清除有毒蛋白質等生化廢物的效率,是平常的數十倍。睡覺作夢非但不是浪費時間,還是種必要的保養。想想看,人光是躺著、睡著、夢著,就能幫自己排毒、預防各種腦部病變,是不是很棒!無用的記憶、混亂的情緒,都能在一夜好眠後消失。壓力特別大、心特別累時,記得早點睡!一覺解千愁。

◎步驟三、一次只做一件事,切換α波:

現在3C產品的功能實在太強大了,再加上臺灣的網速跟歐洲一些國家相比,真的又快又便宜。經常讓人忍不住連開好幾個對話框,同時處理多件事情。若發現自己很忙,卻忙不出個什麼成果,那可能需要稍微暫停一下了。留幾分鐘給自己靜心,你可以靜坐靜心、閉目養神深呼吸,或是一次只專注做一件最重要或最緊急的事情。放下雜事,等同幫大腦重新開機。練習放鬆而專注。這是個很美妙的境界,在這境界中,人既感到放鬆愉悅,又能很專心。當腦波從焦慮的β波,降低為頻率較慢的α波(約九~十四赫茲)時,創造力、記憶力、學習力、專注力、判斷力甚至是與健康息息相關的免疫力,都將處於較為理想的狀態。

 

◎步驟四、兩點止怒,預防情緒暴衝:

低EQ降低IQ表現。戰場上、談判桌上有一招特別陰險,就是去激怒對方。在所有情緒中,勃然大怒是最傷心腦的一種。輕則飆血壓,重則神昏暴厥。不管錯在誰身上,萬一發脾氣了,損失絕對是在自己身上。來按兩個止怒點,第一個是足背上的「太衝穴」,在拇趾與第二趾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(下圖1),經常按它有助於瀉肝火。另一個是手掌上的「止火點」,在無名指下方(下圖2), 用大拇指按住這個點,緊緊握拳、再鬆開、握拳、鬆開,如此重複幾次,也有助於消火。(下圖3)

◎步驟五、拒絕人云亦云,獨立思考:

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.勒龐在《烏合之眾》中提到「人一到群體中,智商就會嚴重降低,為獲得認同,個體願意拋棄是非,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。」這種情況過去常在煽動人心的演說中出現,我覺得現今部分政論節目、社群網站也有類似效果。不正確的事,講述一百遍,聽起來就會像真的一樣。但它畢竟不是真的,記得用智慧去分辨。成語「三人成虎」,也是類似意思,不管跟你講「有老虎」的是你多親近的朋友、多信賴的親人,人都不能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。不用心、不用腦,心跟腦就會覺得無聊沒事幹,自動進入休眠狀態。所以時不時,你還是要交付一些重要任務,讓心與腦練練身手,不好讓他們閒太久。

 

◎步驟六、預防腦髓失養,創出新迴路:

腦細胞固然會死,但腦神經元迴路卻可以不斷創新。接觸越多新的人事物、接受越多挑戰與刺激,旅行、學習新語言等等,都有活化效果,不怕大腦變老變鈍。腦一方面要常用,另一方面是要讓它好用。怎樣會變得好用?第一補充氧氣。深呼吸、腹式呼吸、龜息呼吸,在空氣清新的地方大口呼吸,增加腦細胞含氧量。第二是優化血液品質。比方說做血液淨化,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質、降低血液的黏稠度,或是去補充造血所需要的營養,這兩個,都是不錯的方法。

◎步驟七、喝好喝滿防缺水,補腦靠一張嘴:

先講喝的。大腦將近百分之八十的成分是水,有的人失眠、情緒不穩,其實不是心的問題,而是體內缺水所造成。長時間輕微脫水,將使壓力荷爾蒙有機會損傷大腦。水、檸檬水、無糖綠茶、無糖紅茶都可以交替喝。但不要以咖啡代水,人工甘味劑、香精、果糖等添加物更應該儘量排除。

 

再來講吃的。護腦的吃法,不在多,而在少,少吃一點、減量30%,尤其晚餐。內容以植物性食材為主,掌握新鮮、多樣化的原則。我特別推薦能延緩退化的莓果類,像我自己就很愛藍莓。好的油脂更是護腦必備,亞麻仁油、苦茶油、酪梨、鮭魚、核桃、腰果,不妨輪流交替吃。至於高糖分的油炸食品、人造奶油、氫化植物油對健腦無益,大家就不要浪費「口舌」去吃它了。